庄子真的很消极吗?

如果说庄子代表的道家思想是消极的,那么孔子代表的儒家肯定就是积极的了。前者叫你要顺其自然,无所待而逍遥,凡事莫强求;后者劝你要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学而优则仕,施展远大抱负。

其实在我看来,道家和儒家只是思想的侧重点不同,并没有明确的对立关系。道家的“顺其自然”是指在你“洞察世事之规则后,顺应天道,从而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”,这里的天道就是指“自然规律”。顺应天道的前提是在你“洞察世事之规则后”,换句话说,他不是让你无脑躺平、让你消极生活,而是告诉你,平时要多动动脑子,领悟世间万物运行之根本,明白个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,不要有过分的想法和欲望,徒增烦恼,最终达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。所以你看,庄子给每个道家信徒都设置了一个门槛,就是首先你得有领悟这个思想的慧根。

庄子在《逍遥游》中说大鹏展翅一飞冲天,借助的是外部的“风”,没有风它就飞不了了,换言之大鹏是有所依赖的,所以做不到真正的自由。庄子还讲了一个“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”的故事,说两条快要干死的鱼在泥土里靠相互的唾沫苟活下去,还不如各自去到大江大河里逍遥快活。庄子极度推崇个人的自由,告诉你要遵从自己的内心,这个前提可能是要求你牺牲掉你的“本来所得”。

严格来讲,儒家的某些思想是反人性的,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、生产力的提升,反而恰恰离不开这种“反人性”的约束。每个人有内外的诸多限制,或者说诸多缺陷。这就会让人觉得,从本质上来说,以庄子为代表的这种“逍遥“的境界是人在现实中所无法达到的。但是有的时候理想之所以伟大,并不是因为它可以实现,恰恰是因为它的不可实现性。因为只有这样,它对人才具有更高的提升意义。陶渊明、苏轼他们正是以庄子这种逍遥思想为精神向导,才能留下《归去来兮辞》、《赤壁赋》这种千古名篇。